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!

我知道了

2023年09月23日

上一期 下一期
第三版:悦读
2023年09月23日

家乡的古槐

“问我故乡在何处,山西洪洞大槐树。”这句在民间广泛流传的俗语,是人们对故乡情结的最好证明。

在睢宁,同样也有这样的话在流传。记得小时候光着脚丫玩耍时,常有老人问:“看看你的小脚趾盖儿是不是两瓣儿的,是的话,你祖上就是从大槐树下迁来的。”小时候不知道此为何意,只是忙着看自己的小脚趾,看到是分开的便相信了自己是“大槐树”下来的后人。长大后才知道,那是为了纪念多年前那一场迁徙。

槐树,好像是睢宁乡间的标志树种,而且是几乎每个村都有。睢宁最出名的,当属魏集镇古魏路的“魏氏古槐”了。它今年已经650岁的高龄,是睢宁一级保护树木,也是睢宁最古老的树。

村里的老人说,这棵树来头不小。明朝洪武年间,朱元璋为巩固全国经济基础,实行移民屯田政策。洪武六年,也就是1373年,魏氏一族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徙至睢宁,在魏集定居后种下了3颗从家乡带过来的槐豆,以解思乡之情。种子落地生根,逐渐长成参天大树,长在东北角的槐树被称为“龙头”,中间被称为“龙腰”,西南则被称为“龙尾”。不过“龙头”已仅存枯干,两年未发芽。“龙尾”早几年受台风影响倒伏枯死。如今,只有“龙腰”仍傲然挺立。因此,“魏氏古槐”又称“龙腰”。

历经几百年沧桑岁月的洗礼,“魏氏古槐”在当地人的心中早已带有“灵性”,关于它的传说故事也颇多。相传民国北伐战争期间,一支部队路经魏集镇休息时,马夫将战马拴在古槐的枝杈上。然而刚拴好,战马骤惊嘶鸣,脱缰而出,将槐枝拉断,狂奔数千米后气绝而亡。此事之后,再无人敢来折枝,哪怕是自然脱落的枯枝落叶,魏氏后人也要收集起来,小心保管,任其自然腐烂。

听说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,“魏氏古槐”树干中空,内有一黄蜂窝,约有数百只黄蜂出入,路过的行人一不小心就会被蜇。有一天,几个被黄蜂蜇过的孩子,顽皮地用火烧蜂窝。黄蜂被赶走了,但火却没有熄灭的迹象,浇水也无济于事。直到3天后,魏氏人用泥墙将树封住,大火方才熄灭。大家都以为古槐树已死,未曾想,来年春天,一枝发芽的槐树枝穿透泥墙而出,众人将泥墙扒开,只见古槐不仅安然无恙,比以前更有生机。

如此神奇的古树,被列为睢宁一级保护古树名木进行保护。现如今,这棵睢宁最古老的树依然充满活力,四季都可以领略到不一样的风情。春风拂过,它吐绿娇嫩充满生机;夏日炎炎,它枝叶茂盛供人乘凉;秋意渐浓,它洒落金黄美不胜收;冬日落雪,它银装素裹分外妖娆。

650年的风风雨雨,它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对故乡的寄托,细腻又柔和,顽强而有活力。







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,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。
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,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。谢谢!
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